跳到主要內容區

本系沿革

       本校創立公元1895年,初名芝山巖學堂,翌年改稱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,1920年改名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。1927年分割為臺北第一師範學校(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前身,南門校區)、臺北第二師範學校(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前身,芳蘭校區),1943年兩校再合併為臺北師範學校(南門校區收預科及女子部,芳蘭校區收本科生;日治時期國語學校及臺北師範學校的學籍簿全部移至芳蘭校區,即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區)。1945年日本戰敗,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,1961年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,1987年升格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,1991年改隸為國立臺北師範學院,2005年升格改制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。

     「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」(以下稱本系)前身始自日據時代國語學校中的美術課程,隨著時代的變遷與學校的轉型發展,經歷了藝術科、藝師科、美勞組、美勞教育學系、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、藝術學系,至今的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,是臺灣藝術與設計發展源流最具代表的藝術與設計相關學系。全名「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」是本校於民國81年更名之藝術學系與93年成立的造形設計學系於97學年度合併更名而成立,大學部為「藝術組」與「設計組」各一班招生。本系教師與校友們的藝術與設計成就始終與時代同步,著名校友如:黃土水、陳澄波、李石樵、李梅樹、廖繼春、陳植棋、李澤藩、倪蔣懷、葉火城、蕭勤、江漢東、何肇衢、李錫奇、席慕蓉…等。

       本系「碩士班」係於 89 學年度成立(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),初期以藝術教育組、 藝術組兩組招生;而於93 學年度分為藝術教育組、藝術理論組、藝術創作組、工藝創作組等四組招生;再於97學年度因兩系合併再細分為藝術教育、藝術理論與評論、藝術創作、工藝創作、產品設計等五組招生;並於109 學年度調整為「藝術價值創造組」、「藝術創作組」、「工藝創作組」、「產品設計組」等四組招生。

       本系「夜間碩士在職專班」係於93學年度成立,招收對象以社會人士及教師進修為主,其以藝術與設計領域為主要之課程設計及教學內容,並規劃以兩年四個學期之夜間修業為原則。至於「暑期教學碩士班」係於92學年度成立,招收對象以小學及幼稚園師資回流進修為主,其以藝術與藝術教育為主要之課程設計與教學內容,並規劃以四年之暑假期間修業為原則,現已於105學年度起暫停招生,以配合夜間碩士在職專班之隔年招生調整為每年招生。

      本系「藝術跨域整合博士班」係於 102 學年度成立,以招收及培養具有宏大全球視野,兼具研究與實務整合能力的新世紀高階人才為目標。

     目前本系設有大學部及研究所。大學部為「藝術組」與「設計組」各一班,研究所為「碩士班」、「夜間碩士在職專班」、及「藝術跨域整合博士班」各一班。碩士班並設置藝術價值創造組、藝術創作組、工藝創作組、產品設計組等四個組別。